孩子厭學跟注意力不集中有關嗎?詳細解讀的N個理由
發布時間:2015-03-11
全國統一微信咨詢:jingsi209 微信咨詢
對于青少年孩子來講,他們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就是厭學,其實孩子出現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不能把厭學怪罪到孩子身上,也不能說完全是學校和老師的問題,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孩子厭學的原因都不相同,我們需要找到自己孩子厭學的真正理由并合理的調整教育方式,及時糾正孩子的厭學心理。
有資料顯示,對一所中學438名學生的調查,26%的學生回答對學習不感興趣,43%的學生認為學習內容枯燥乏味,19%的學生回答不愿意上學。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有厭學想法的學生比例更高。厭學的直接后果是學習成績下降,被動學習,影響自己未來的發展;有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得不到樂趣,會采用其他方法彌補生活的空虛,逃學、上網、早戀、甚至結交社會不良同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些所造成的損害比厭學本身更嚴重。
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那么,為什么這些孩子不喜歡學習呢?影響學習的要素包括學習能力、心理因素、學習動機等。
學習能力: 部分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智力低下,他們的學習能力自然不如他人;還有一部分孩子患有學習困難,雖然這些孩子的智力在正常范圍,但學習閱讀、寫作或計算方面有困難, 這部分孩子小腦神經發育異常,常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癥狀,如果一味按照正常孩子要求他們,而他們力所不能及,長此以往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放棄學習。對待這部分孩子很好的幫助方案是讓他們參加可以促進其小腦神經發育的競思腦電生物反饋技術, 只有從根源上提高其學習能力才能解決他們厭學的現狀。
心理因素: 因為學習是一種需要調動大腦能量,運用注意、記憶、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任何心理因素影響了大腦,都會影響學習效果。最常見的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其基本缺陷是大腦前額葉發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計劃性差。智商高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習難度不大,學習基本上可以跟上班里的學習進度。上初中后,由于學習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增大,采用過去蜻蜓點水的辦法已經應付不了,而這些孩子在遇到困難后,更容易放棄,于是就出現了厭學的情況。焦慮癥因為焦慮不安、無法集中精力于學習;抑郁癥大腦皮層被抑制,聽不進、學不進,對于學習成績下降非常著急,覺得學習不好就一切都完了,也會選擇逃避。
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學習的心理動因,表現為學習的志向、愿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推動作用。學習動機可以簡單劃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外部動機所推動的學習活動是為了外部獎勵或榮譽,由社會的要求、父母的獎勵、教師的贊許、伙伴的認可、獲得榮譽稱號、報考理想的學校、追求令人向往的社會地位等激發而來,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和較大的可變性。內部動機所引起的學習活動是為了學會所學的內容本身,由興趣、求知欲、理想、信念、人生觀、責任感、榮譽感等內在因素轉化來的,與外部動機相比,具有更大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學習活動有著更大、更為持久的影響。年幼兒童以外部動機和近景動機為主,隨著年齡增長和自主性的提高逐步轉化為內部動機。
學習動機受損是中小學生厭學的關鍵因素。常見原因有:
1.學業失?。汉芏嗪⒆釉趯W習中一次失利,或某一門功課沒學好,產生挫敗感,又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就會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缺乏主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其結果是學習成績下降;而由于學習成績差,得不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和賞識,更會喪失學習興趣,變得得過且過;
2. 制定目標不合理: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期望過高,孩子雖然努力,但總也達不到父母所制定的目標,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不僅起不到期望的激勵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上進的勇氣,或產生對立情緒,或失去自信,破罐破摔。小雨就屬于這種情況;
3.學習疲勞: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材料枯燥、單調、缺乏趣味性,學習強度高,有的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做完了學校作業還要加做課外練習;還有的學生學習方法不當,例如只會死記硬背、不會聯想記憶;只會運用視覺學習,不會運用聽覺學習等,都會造成心理疲勞,對學習感到倦怠,煩悶、易怒、精神渙散,興趣喪失,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家庭不和睦,矛盾沖突多,對兒童教養態度不一致,過分溺愛或過分苛求,對文化知識的價值和個人成就不重視等,都會損傷孩子的學習動機。因此家長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為其提供好的幫助方案,改變厭學情緒,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免費試聽
∗
標簽:孩子厭學,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