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如何調節孩子的畏懼情緒?
發布時間:2022-05-20
全國統一微信咨詢:jingsi209 微信咨詢
什么是畏難情緒?
畏難情緒即恐懼困難的一種心理狀態。常見表現是,遇到“困難”采取退縮、躲避、迂回的態度,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沒有解決“困難”的信心,不采取積極主動的行為解決問題,甚至無意識中夸大困難,童階段的畏難情緒主要表現在學習生活上。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原因如下兩點:
缺乏相對應的能力,在完成某件事上沒有足夠的經驗、方法和技巧。
缺乏自信和勇氣,認為自己做不到,害怕失敗。
有畏難情緒的兒童,做作業碰到難題多選擇跳過或放棄,想要努力也提不起勁頭。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能躲就躲,不愿意去思考解決困難的方法。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父母去進行調節
父母如何鼓勵調節?
1.將行動目標分化,大化小,長化短
幫助孩子適當地調整目標,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把長遠目標改成短期目標。把目標細分,把難題分解,一個一個去攻克,每完成一項,就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信心,也會更愿意去挑戰具有難度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也可以積極采用提問的方式來作為提醒:你有什么想法?既然這個方法不對,那要不要試試看另外一種?你覺得是應該選這個還是選那個?你準備下一次怎么辦?
2.鼓勵孩子多嘗試,多夸贊孩子
自信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在生活中,孩子想要嘗試什么,對什么感興趣想要親自體驗,只要不違法、不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不要阻撓,大膽地讓孩子去嘗試。自信是通過做到一些事情,自己從中體會到能力感和價值感,日積月累,進而形成的。當孩子想做什么時,還沒開始,父母的阻攔和打擊只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去做,哪怕失敗了,也沒關系。
我們可以記下過程中的閃光點,用閃光點去夸贊和安慰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看到了他的努力和付出。這樣一來,哪怕孩子失敗了,心中也是有底氣的,對父母的信賴也會提升。多嘗試下去,畏難情緒自然就逐漸瓦解了。
免費試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