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使用電子產品,更容易患多動癥
發布時間:2021-07-09
全國統一微信咨詢:jingsi209 微信咨詢
有家長在后臺留言咨詢:“暑假到了,孩子玩手機看電視成了大問題,很難管,大人不在就偷偷玩,非常影響寫作業和學習!要不要裝個監控呢?”
不要讓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數字媒體設備,可以說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和家庭的共識。
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必然會相對應的侵占體育鍛煉時間,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睡眠質量,對身體和大腦的休息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今天我們想要跟家長分享和討論的是:花大量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孩子,是否患多動癥的幾率更高?今天就以研究數據帶大家了解更多科學知識!
跟蹤2587名青少年,結果令人心驚
很多家長對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概念主要為:看電視、玩游戲。但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587名青少年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跟蹤調查。
這項研究詢問了學生們使用14種流行數字媒體平臺的頻率,并將媒體使用頻率分為三類:無使用、中等使用和高使用。
接下來,研究人員在2014年至2016年間每六個月對這些學生進行一次監測。
結果發現,114個經常使用半數左右數字媒體平臺的孩子中,有9.5%的孩子出現多動癥狀;而使用全部14個平臺的51個孩子中,出現多動癥狀的比例為10.5%。
相比之下,在495名不經常使用任何數字媒體的學生中,有4.6%的人表現出adhd癥狀,接近一般人群中該疾病的發生率。
這項研究并非探究電子產品與數字媒體就是造成多動癥的直接元兇,而是告訴我們過度接觸對孩子身體、心理、學習、社交等全方面的關聯作用,勢必會成為引發多動癥的重要元素,這些數據正是為家長敲響了警鐘。
并且與研究結果相比,更糟糕的情況是現在孩子們接觸電子設備的年齡越來越小了,時間越來越長了。
如何合理控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及使用電子設備的用途,是家長相比于研究結果而言,更需要重視的課題。
理性溝通,為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
參考心理認知訓練的科學原理,如果爸媽們想在家跟孩子達成良好的溝通約定,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首先跟孩子聊的姿態可以是:你玩手機我并不會反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個規則,去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么玩手機。
比如,有的小孩兒說每天做完作業,想玩兒半個小時,有的小孩兒說我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鐘。
但是,這個規則需要雙方商量后制定,不然就變成了父母單方面的高壓政策。
監督執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個邊界。就是,當這些規則被制定出來之后,去監督他從始到終的執行,這個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比如:假設父母和孩子達成了一致意見,一天玩手機的時間為1個小時。
那么該怎么分配?目標一定要具體、明確,便于測量,并且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么,用適當的、有意義性的獎勵來促使孩子遵守規則、養成習慣,同時也可以設置沒有完成約定的懲罰。
需要注意的是,約定的意義是為了讓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使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單方面的規定和命令。
只有孩子能夠自主的、合理的安排和規劃學習和娛樂,提升自控力,才是我們限制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真正意義所在。
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孩子能力提升技巧
免費試聽
標簽:多動癥,使用電子產品,提升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