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發布時間:2014-07-04
全國統一微信咨詢:jingsi209 微信咨詢
交往能力--一個人立足社會之根本,可以說交往能力決定了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社會關系實際上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等性格特點。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小孩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其各方面發展,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步驟和方法
1.父母做好榜樣
喜歡模仿是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同時也是他們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生活中,家長是孩子進行模仿的主要對象,家長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及態度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孩子最初接觸到的就是家庭關系,特別是母子關系是人類第一個人際關系,以后是人際關系都是這樣模式的推廣,父母與孩子的交往會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孩子日然也就從父母身上學到了不同的人際交往方式。如果家長個性開朗、喜歡交往、與他人友好相處,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模仿家長的交往行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用重要。相反如果家長個性孤僻、生活閉塞,與別人很少交流,孩子也就很容易去模仿這樣的待人方式。因此,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如果父母不善交往,父母經常吵架,那就會影響孩子交往。
2.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
家長應適當地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讓孩子到外面去串門,找小伙伴玩耍,也應該允許自己的孩子邀請小伙子伴到家里來作客。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怎樣和同伴一起玩。例如,家里買了新的玩具,家長可提醒孩子請鄰居家的孩子來一起玩。別的小朋友上門來玩耍,家長要講表示歡迎的話,消除他的恐懼心理,還要叫自己的孩子拿出好吃的東西招待他,拿出好玩的東西給他玩。這要,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和小朋友們一起交往,得到更多的交往機會,體驗到和同伴交往的樂趣。
3.多跟孩子交往
首先,父母要抽時間多跟孩子交往。尤其是年輕的家長,不要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視與孩子的交往,或用豐富的玩具來替代交往。再是,父母跟孩子交往的關系應是平等的、認真的。這樣能避免孩子與成人交往中的緊張心理,利于孩子表露內心的喜、怒、哀、樂。三是家長切忌將跟孩子的交往只作為“要求孩子做到什么,或不該做什么”,應和他們一起談論“兒童的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
4.尊重孩子的交往個性,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交往興趣,讓孩子明白與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權利,處理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也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一步?!?/span>
盡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量上的增加。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您就應該尊重他。
5鼓勵孩子交往
孩子都喜歡被表揚。家長對于不合群的孩子偶然表現出的良好交往行為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并經常與孩子交流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使孩子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樹立交往的信心。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沒有朋友時,應主動地給孩子找朋友玩。如果孩子的朋友比較多時,還要幫助孩子與小朋友處好關系。
免費試聽
∗
標簽: